时间:2023-05-15 03:19:50 | 浏览:181
李嘉诚的儿子李泽楷给香港红馆伤者李启言私人补偿1000万轰动了全国。虽然说这个事情是跟李泽楷旗下公司有关系,但是李泽楷也完全不需要私人拿钱出来补偿。
他完全可以等到调查结果出来之后,官方介入之后,再来让公司赔偿,而不需要私人拿钱出来赔偿。其实李嘉诚这个家族在慈善方面还是没话说的。李嘉诚一生捐款就超过了300亿,而且他至少捐出了2000亿的资产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慈善基金。这个慈善不管是过去,还是现在,或者是未来,都会为继续做慈善,而且李嘉诚早就说了,他们家族的人未来不能把基金会资产拿回去。
很多人可能都知道,李嘉诚还有一个弟弟,李嘉诚的弟弟名叫李嘉昭。很多人就曾经问过一个问题,为何李嘉诚自己成为了大富豪,并且帮了这么多人,为何他的弟弟却是一个普通人。
李嘉诚的弟弟据说已经去世了,而他生前也是没有什么成就,也就是一个普通人而已。那么捐了300亿,为何不分一些资产给弟弟,让弟弟也当上大富豪,为何李嘉诚为何不让弟弟到自己的公司工作?
李嘉诚很小的时候就跟着父母逃难到了香港,他的下面还有一个弟弟跟一个妹妹。李嘉诚14岁父亲就在香港因病去世了。父亲去世之后,李嘉诚就承担了家庭的责任,正所谓长兄为父。
很多人说李嘉诚的起家是靠了舅舅庄静庵。可是这句话说得也不对。因为李嘉诚的弟弟李嘉昭也有何关系,为何李嘉昭就无法发展起来,其实说白了也是自己能力的问题。
李嘉诚14岁就到茶楼打工,一直打工到18岁,他才到舅舅的钟表店当学徒。当时李嘉诚是希望可以自己学习一技之长,未来前途更好一些。之后李嘉诚又去了塑料工厂当销售,他也靠着这个生意,赚了一些钱。
22岁的时候,李嘉诚开始在香港开了一个塑料工厂。其实很多人不知道,李嘉诚投资这个塑料工厂,其实不是舅舅帮忙的,而是叔叔父子帮忙的。当时李嘉诚的叔叔投资了一笔钱,让李嘉诚开了这个工厂。
李嘉诚开了塑料工厂之后,弟弟妹妹也是到了工厂帮忙。李嘉诚捉住了香港轻工业发展的机会,很快就成为了香港的塑料花大王,到了1959年的时候,李嘉诚的工厂年营收已经3000万元了。
李嘉诚说过自己发展最快的年纪还是30岁之前,那个时候每年赚的钱都是翻几倍的。李嘉诚也说过,自己不到30岁赚到的钱就够一家人一辈子用的了。李嘉诚作为大哥,他的责任感让他有了更大的发展动力。
李嘉诚的弟弟李嘉昭则没有如此。其实李嘉诚为何宁愿捐这么多钱,也不分家产给弟弟呢?其实这就是李嘉诚做人的智慧了。其实别说了弟弟了,就是儿子李嘉诚也不愿意留太多的资产给他们,他也把自己的三分之一资产捐了出去。
其实郭鹤年就说过了,我儿如我,留钱做什么,我儿不如我,留钱做什么。如果李泽钜跟李泽楷能力好,李嘉诚不留资产给他们,他们也可以发展起来,如果李泽钜跟李泽楷的能力不行,那么留下多少钱,早晚也是会被败光的。
所以说对于弟弟,李嘉诚的感情也是一样。小时候父亲去世了,李嘉诚作为大哥,可以赚钱养家,可以抚养弟弟妹妹长大,可是弟弟长大了,也必须是自食其力。李嘉诚可以给予一定的帮助,却不能平白无故给他一大笔钱让他去享受。
其实这个世界,任何一个富豪都不会这么做。王健林曾经给自己的四个弟弟一个人分了价值1亿多的万达电影股份。王健林身家也是高达千亿,他给弟弟们的这点股份确实不多。可是对于普通人来说,有了这些钱这辈子基本上就是衣食不愁了。
作为李嘉诚的弟弟,自然也是不用烦恼普通的生活问题,但是如果你说要靠着李嘉诚而大富大贵,李嘉诚也不会这么做。
李嘉诚当年从塑料行业转型去做房地产之后,他的妹妹李素华就继承了他的塑料生意,之后几十年李素华一直在香港经营这个工厂。李素华如今也有上亿身家,但是跟哥哥不能相提并论。李素华如今还在工作,并没有退休。她非常能够吃苦,这些也是跟李嘉诚学习的。
其实对于弟弟妹妹来说,李嘉诚给他们的精神财富,其实远比物质财富更多。很多穷人都认为,有钱亲戚借钱给自己,或者是照顾自己都是天经地义的事情。可是事实上并不是如此。每一个人都应该自食其力,然后到了关键时刻,如果你自己差一点点,而亲戚刚好帮得上,那么对方可以帮上。如果你自己都没有努力,而是想要坐等别人帮忙,那么肯定是不可能的。
其实对于财富来说,哪怕是李嘉诚自己,他一年也花不了多少钱,他现在吃饭常常了一盘青菜,一杯清茶而已,其实也花不了多少钱。
很多富豪其实生活也是非常朴素的,倒不是他们可以节省,而是人就是如此,没有人可以天天燕窝鱼翅,这些东西其实也不是很好吃。另外就算你天天用奢侈品,其实用久了你也会发现,很多东西也是收割智商税而已。
从一个平民小子,到富可敌国的商人,李嘉诚用他的聪明才智,书写了令普通人羡慕的一生。李嘉诚这个中国家喻户晓的名字,我们小时候上学时,老师就经常说起,要向李嘉诚学习,成为大富豪。他从1999年开始,连续15年排名华人首富榜第一,这是马云都无法打
珠宝大王郑裕彤的孙子郑志刚在香港举行了一场K11时尚晚宴,引起了香港的轰动,老中青三代的社交名媛都来了。老一代中何超琼的红颜知己俞峥,大明星刘嘉玲,商界女王张培薇薇都拉了。中生代中甘比也是盛装出席,另外亚洲电视创始人邱德根的孙女邱咏筠也是带
那个当年从内地套现近4000亿资产,转而大举在欧洲大笔投资的李嘉诚,如今又要回来了!2021年,李嘉诚突然大举抛售海外资产。他先是以105亿的价格,将伦敦大楼卖给了韩国企业,而后又将旗下125架飞机,以及两家航空公司卖给美国凯雷集团,成功套
香港恒大中心又一次引起了关注,原因是有外国媒体报道,这栋大楼已经被银行托管了。简单来说就是因为拖欠银行的债务,然后被银行用来抵债了。这个消息一出,李嘉诚想要收购这栋大楼的想法就破产了。前段时间李嘉诚家族旗下的长实集团曾经给恒大集团报价90亿
说道石头大家一定都会认为这不是很常见的东西嘛,但是连李嘉诚、王健林、姚劲波的办公室都会摆上一两个石头摆件。李嘉诚的办公室王健林的办公室58同城CEO姚劲波办公室也许你会觉得这是这些有钱的名人才会追逐的东西,其实不然,因为一个人的品味和文化气
2022年12月15日,福布斯印尼地区富豪榜单出炉,移民在印尼的海外华人黄辉祥、黄辉聪兄弟以477亿美元的总身价位居榜首。值得注意的是,黄氏兄弟的身家数额,远远领跑榜单。黄氏兄弟的总资产约为榜单第二名的四倍,超过榜单第2~6名的资产之和。在
一分钱难倒英雄汉,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,俗话说的好,世界上很多的人生疾苦大部分都可以用钱来解决,没有钱是很难在社会上立足的。提到对钱的看法,大多数人都认为钱是极为重要的,世人慌慌张张,皆为碎银几两,世界上很多人都在为了金钱忙碌奔波。如果有人对
金钱和时间,是人生中最沉重的负担。在生活这个大舞台上,每个人都在歇斯底里的挣扎,和时间赛跑,凭借双手赚取金钱。但也有人为了金钱烦恼,更是有人视金钱为粪土,洪金宝就是这样的人。作为娱乐圈的“大哥”,洪金宝的名字,可谓是红遍了大江南北,让人不理
钱钱何难得,令我独憔悴。这句来自两千多年前的话,到如今,依旧写尽很多人的心酸。然而,有人为钱烦恼,也有人根本不喜欢钱。还记得马云的那句“我对钱不感兴趣”,以及水哥王昱珩“赚钱是最简单的事”,让多少人嫉妒得红了眼。无独有偶,在娱乐圈也有人公开
2023年房价是涨还是跌?今明两年该不该买房?不买,怕以后涨得更买不起;买了,又怕房价出现转折自己成为接盘侠。其实看懂2023年楼市出现的5大现象,答案就已经出现了。哪5大现象呢?一是楼市出现头部房企打“骨折价”,前两天江苏万科就被警告了。
英皇集团的国师,一句话就使负债3亿的杨受成逆风翻盘,这个人就是赫赫有名的香港风水大师陈朗,人称陈伯。年轻时陈伯曾在道教圣地青城山潜心修行,精研易经八卦,既是风水泰斗,也是香港娱乐界的军师。他不贪财不图名,甘为富豪明星们免费预测。有人不解。他
【阅读此文之前,麻烦您点击下“关注”,方便与您讨论分享,也能及时观看下一篇精彩文章。非常感谢您的关注!】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放开,很多地区的经济回暖,开始考虑买房的事情。在疫情大环境的影响下,房地产行业惨遭滑铁卢,为了能够缓解压力,很多地区都
中国人对房子的感情由来已久,如果你家里有几百万存款,但你住的房子却很一般,都不会认为你有钱。但如果你家里其实并没有什么钱,甚至还有百万房贷,却住在让人羡慕的千万豪宅里,别人都会认为你很富有。原因就是你有多少钱别人看不见啊,而房子却是千万真金
楼市魔幻的场景正在上演。我说一个直观现象,一边是楼市利好不断,鼓励买房;一边是房企打折被罚,要求整改。今明两年不买房的话,到底是明智还是糊涂?其实李嘉诚早有言明,简单总结一句话:刚需,该买买;炒楼,要歇菜。炒房时代过去了,中介的好日子也到头
李嘉诚,长江集团的创始人,已经连续二十多年,位列香港富豪榜,在香港也是赫赫有名的人物。对于我们国家的某些问题,李嘉诚也有他自己的见解.在房地产发展史上,商品化改革是一件历史性的大事,从那以后,房屋的性质发生了根本的改变,许多人不再将房屋作为